追寻大爨的人

来源: 日期:2023-06-26


追寻大爨的人

曲靖有两块蜚声海内外的碑,一为爨宝子碑,一为爨龙颜碑。因二爨的深远影响,曲靖便有了“爨乡”的雅称。2022年5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曲靖考察时指出:“爨文化”是全世界、全中国独一的,“爨体书法”是走遍全国的。

东汉末年,爨氏入滇,打败其他霸主,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政权,统治云南(当时称南中)五百余年。东晋至唐初,中原王朝处于两个多世纪无休止的战乱之中,作为“南中”首府的曲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爨宝子碑”描述的是“山岳吐金”“物物得所”“牛马被野”“邑落相望”;“爨龙颜碑”描述的是“独步南境,卓尔不群”;《新纂云南通志》记载的是“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多名马”。后爨氏政权被李唐朝廷扶植起来的南诏所灭,遗留下这两块价值连城贵为国宝的石碑。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石刻及其他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曲靖这两块碑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四十三年(1704年)在曲靖出土,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在民间无意中发现,现藏于曲靖一中校内,因碑体较小,称为小爨。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刻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碑文由爨道庆撰写,元、明时已有著录,1827年云贵总督阮元在陆良县发现,现存于陆良县薛官堡斗阁寺内,因碑体较大,称为大爨。小爨碑文书法饶有意趣,刚健雄强。大爨碑文书法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两碑是晋宋时期书法的典范,是我国书法艺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奇葩,颇受历代书法家称赞。

“二爨碑”名满海内外,是曲靖的骄傲,多年来,无数书法爱好者竞相研习。在大爨的研习和传承上,著名书法家、师宗大爨体书法市级非遗传承人邵建国独具一格,为大爨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邵建国,别署“龙颜斋主人”,1968年3月出生于曲靖市师宗县,大学文化,2008年至今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师宗县第二、三届文联主席,书协主席,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曲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聘用书法导师,曲靖二爨研究院研究员,爨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2009年、2010年获曲靖市文学艺术书法创作二等奖、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第六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书法类二等奖。2019年登上《书法报》“艺苑撷英”专栏(头版),2022年登上“当代名家”专栏(头版),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其历久弥坚、踔厉奋发的真实写照。

邵建国来自龙庆农村,凭借其孜孜不倦和勇于求索的精神,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一名书法名家,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在其追求大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一本书,至今让他念念不忘;有一个人,是他的良师益友;有一颗心,让他坚守至今。

“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邵建国习字的最初动力,源自于村民们朴实的观念,那个年代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幸走进学校,既然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三四年后,过年时能给家里写春联就成了家庭甚至家族很长脸的事。反之便认为书是白读了,邵建国当然不想成为白读了书的人,小学时便开始跟老师练习毛笔字。1985年,邵建国考入曲靖师范学校。随着学业的要求,邵建国加入了书法兴趣小组,正式学习起书法。曾经埋下的种子开始破土发芽,如饥似渴的学习加上天赋,半年后,他的书法取得了长足进步。1987年荣获学校“五四书画展”书法作品一等奖,这给了他学习书法的巨大动力,更加热爱并沉浸于书法学习。

邵建国喜欢逛书店。一次,他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中国书法大辞典》。书中历朝历代的名碑名帖,丰富的书法知识深深吸引了他。他爱不释手,但看着高昂的四十七元书价,他退缩了,这是他两个月的生活费。他怏怏不乐回到学校,那本书一直在他脑海中浮现。又一个周末,他再次走进书店,小心地取下那本书,捧在手里贪婪地读起来,直到书店关门才恋恋不舍地离去。那些天,他在买和不买的纠结中煎熬。当他第四次走进书店时,用伙食费买下了书,为此每天少吃一顿饭,但手捧爱书让他忘却了饥肠辘辘。邵建国说,现在回想起来,饿了两个月的肚子非常值得,这本书就像人生中一盏明灯,指引着、激励着他不断前行。1987年,邵建国的书法作品入展曲靖地区书法展,更加坚定他走下去的信心。

师范毕业后,邵建国回到了家乡龙庆,被分配到边远的一师一校的牛衣沟小学教书。这里距乡政府所在地龙庆三十余里,那时还不通公路,距县城一百余里,需步行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先到龙庆,之后才能乘车前往县城。孤独的环境,艰苦的条件,邵建国一直坚守这这份深爱,简陋的墙壁上挂满了临习的书法,纸箩里堆满了废弃的稿纸。为了夯实书法功底,少走弯路,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曲靖分校的学习。书画函大教学时间安排在每月周末,星期六天不亮他就起床,几经辗转到曲靖,风霜雨雪,从未间断。学习期间,每周都要步行到乡上邮寄一次作业,他一个月就穿坏一双回力鞋。书画函大学习时,任教的爨体书法名家陈正义先生对他的书法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连续下了几天雨后,又一个培训的周末到来,看着泥泞不堪的山路,邵建国有些犹豫,看着满屋的练笔,看着一本本字帖,脑海中闪出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他一咕噜爬起来,一步三滑地出发了,爬上山梁时天才完全放亮。当他走到龙庆时胸以下已完全湿透,一身泥浆分辨不出衣裤的颜色,就这样在同车人的诧异目光中赶到了学校。陈正义老师被他执着的求学精神感动了,赶紧找了一套衣服让他换上。从此,在陈老师的眼中,这个来自师宗大山里的青年教师,闪耀着一种特殊的光芒,这光芒将照亮他不平凡的书法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邵建国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八八级毕业创作中被评为优秀作品,1991年11月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展出。这次展览由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是一次准国家级的大展,在全国参展的100多件作品中,曲靖分校仅有两件入选,其中一件便是邵建国的。

二爨书法中,小爨豪放,风格强烈,较易入门。大爨因其气息格调高古,极富变化而极不易把握学习,故练习小爨的人多,写得好的人不少,练习大爨的不多,放眼全国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陈正义老师研习过大爨,建议邵建国练习大爨,同时希望他能把大爨发扬光大。陈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其铭记于心。1990年,邵建国开始倾心研习大爨书法。刚开始练习时,照葫芦画瓢,怎么写都不像,他便静下心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研读了很多名家对爨体的论述。研习一段时间后仍觉不像,但他不灰心、不着急,他认为爨体不可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希望海量地练习找到和爨体相关的联系,并从中找到爨体的根源。从1990年到2009年近二十年,他大量临习了看似和爨体无关的礼器碑、张迁碑、石鼓文、金文等各种书体,还通过订阅报刊杂志收集信息,向全国书店寻找和大爨有关的不同版本字帖,以及各个时期专家解读大爨的文字资料,以求更加深入了解大爨。通过多年的摸索研习,他总结出了大爨的特点:看似静穆,不温不火,实则奇逸多姿,气息高古。特别是气息高古不易模仿,如果不从金文、篆、隶等字体中学习吸收营养就不可能写出大爨的气韵和神态。

为了坚定对书法研习的决心,特别是对大爨书法的执着追求,他特地给自己取了个斋号---龙颜斋主人,籍此勉励自己,笃定研爨决心。研习书法几十年来,他从不吝惜笔墨、书籍和纸张,以此给自己施加压力,激发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去学习。邵建国把大部分工资投入到书法学习中,仅毛笔就买了一千多支。他认为,当灵感突现,对书法有了新的理解时,用得心应手的工具来实践自己的感悟非常必要,否则灵感和理解便是空中楼阁。他也由此养成了一个习惯:随时准备好充足的工具材料,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这样即刻便能书写和练习。他认为练习书法时读帖与临帖很重要,当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临帖时,读帖便可顺手拈来。帖读多了,就会深深印在脑子里,再动手练习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方便随时读帖,同样的字帖他会买好几本,家中客厅沙发放一本,卧室床头放一本,办公室放一本,车里再放一本。二十年多来,熬过无数个通宵达旦,无数次读帖临帖,当他再把自己的爨书作品拿给陈正义老师看时,陈老师很高兴,并说在他了解的范围内,全国大爨写得最好的就是邵建国。爨书名家的认可,是对邵建国二十年来辛苦付出的最好肯定。

唯有习古而化,方能守正创新。几十年在书法艺术上的浸润,邵建国对书法学习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书法既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又要彰显艺术高雅。就拿学习大爨来说,既要追求传统,吸收营养,又要创新突破,有自己的理解和意韵。因此,邵建国在写爨体时,着意追求高古气息。他认为越高古的东西越简单,艺术的最终追求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追求最丰富的东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人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五十岁左右该是艺术定型的时候了。邵建国却认为学无止境,不能固步自封,所以在研习爨体上不断探索,他认为:爨书气息高古,奇逸多姿的风格是确定不变的,这是和云南人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脉络是密不可分的,如庄蹻入滇,便是楚国文化与云南部族文明的交融碰撞,也由此促进了古滇的繁荣进步。大爨作为书法,也有类似情况。如其行文格式与汉骈文一脉相承,书法既有中原的精细、严谨、精美,又有云南本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任情恣性。因此大爨体书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中原文化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长久交融而产生的,从中可看到地方少数民族对外来文化包容接纳的胸怀,同时,也可看到中原文化已实实在在融入到地方文化中。部分业内人士把二爨纳入魏碑,他是不赞成的。从地域上来说,魏碑处于北朝,吸收了游牧民族的大漠雄风,大开大合的精神,可以说,魏碑是草原文化与中土文化的融合,爨体书法则是中土文化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普及和推广书法艺术,邵建国在丹凤小学举办了为期四十天的公益书法培训班。他教导孩子们从基本功练起,不要急于求成。经过培训后孩子们的书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县上举办的书画展中获得了多个一等奖和二等奖,后参加市级比赛,全市三个一等奖就拿了两个,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为更好推动“爨体书法”的传承与发展,邵建国于2012年创办了公益性爨体流派书画院,2014年开始研发大爨字库,创造性地将大爨字体的写法总结归纳为“大爨基本笔法36式”和结字法。2020年,历经六年艰辛创建的“大爨建国字库”(繁简版)在陆良县隆重上线,在珠江网免费下载。该字库从“爨龙颜碑”上的900余字扩展到9289字,包含6763个简体字和2526个繁体字。“大爨建国字库”的上线,使“大爨”这一小众化的书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给汉字审美提供了更多可能,而且让大爨书法走出博物馆,实现数字化,为社会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传承弘扬大爨精神打通一个新的通道。

多年来,邵建国不论何时何地,在大爨书法艺术的研习和传承上孜孜以求,他倍感高兴的是,通过政府的重视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喜欢大爨的人越来越多,在云南举办的首届爨体临爨展中入选的100余件作品中,大爨书体就有三十多件。邵建国作为大爨体书法技艺传承人,经常受邀参加南博会、国际商洽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昆明)举办的“非遗传统技艺类项目”现场宣传展示活动。2022年底,邵建国“十年磨一剑”的“字典型”《大爨字例》即将付梓出版,书中收录了他精心书写的13000多个大爨字例,在大爨书法道路上的探索,丰富了爨体书法的内涵和外延。

邵建国常说:艺术要传承和弘扬,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真心实意地去呵护好大爨体书法。相信在各级政府和邵建国等一批爨书法体爱好者、传播者的戮力推动下,曲靖爨体书法将更加熠熠生辉!

(彭勇林/文 师宗文化和旅游局/图)